全国政协文艺界别小组讨论
3月6日,全国政协文艺界别小组讨论、联组讨论在北京昆泰酒店进行。明星委员成龙、冯小刚、陈力、张凯丽、霍建起、奚美娟、赵宝刚、冯远征、巩汉林、张光北、郑晓龙、田沁鑫、尹力、高满堂等悉数到场。
在今天的小组讨论中, 成龙率先提出了影视艺人应关注扶贫攻坚的话题;之前稍显沉默的冯小刚也打开了话匣子,大谈“扶植青年导演”的方式;张光北聚焦艺术教育到底是精英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的问题;吕焕斌则从《歌手》“中哈热”现象,谈起了文化交流的多种方式。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为中国的文艺事业出谋划策。
小组讨论现场
成龙呼吁影视艺人关注扶贫攻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
作为今年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成龙在会上说到,自从国家在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指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把扶贫工作提至新的战略高度。而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让贫困地区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成龙
“在这个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中,我们演艺人要参与到中间去,成为扶贫力量的尖兵,发挥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他表示,组织影视艺人参与扶贫攻坚战,让文艺界与国家战略同呼吸,能够对社会起到良好的推动效应。“影视艺人作为被高度关注的群体,能以各自的影响力吸引社会关注,吸引各界力量一起参与进来,也能以健康的公益形像引领粉丝的正确社会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成龙建议,应当以国家对口扶贫的贫困县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目标,组织影视艺人代表认真调研,并针对性实施扶贫计划,做好物质调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
此外,成龙还特意强调,扶贫不仅要物质扶贫,还要精神扶贫。“要以对口的贫困县为依据,由影视艺人分组根据贫困县的相关故事创作精准扶贫的电影,通过影片推广宣传,吸引社会资源,实现扶贫脱贫。”他认为,影视艺人所参与的扶贫项目是长期战略,要始终履行义务与责任,要持之以恒,深度关切,逐步提升扶贫工作水平。
冯小刚谈电影质量提升,应从新导演培养机制抓起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银幕数,都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如今,每年拍摄的电影总数已超出市场需求10倍以上,但在这过程中,电影的质量还没有完全跟上市场发展的势头。对此,冯小刚在联组讨论中指出,“本质原因是人才问题,提升电影质量,要从新导演培养机制抓起。”
冯小刚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在电影行业中,能把中国故事给讲好的,只有中国自己的导演。而新导演作为电影行业未来的主力军,更应该着重培养与扶持。
现场,冯小刚表示,目前国内新导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已考取专业艺术院校的学子们,并非只掌握了电影理论知识,就可以做一名出色的导演;其二,完全把新导演放到市场中去磨炼,其实是拔苗助长,他们需要前辈的扶持和帮助,在导演路上保持初心。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冯小刚以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举办的青葱计划为例,阐述了该项目3年来帮助新导演的过程。在社会公开报名后,该计划会初筛部分新导演,然后请来一线影人来帮助他们找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选出5位新导演项目,由前辈担任监制帮助他们拍片。
3年来,有近百位资深影人来义务来帮助新导演,同时也有许多发行、宣传公司出力,共同为新导演保驾护航。但一个青葱计划还不足够,无论是扶持的项目还是扶持的力度,依然有可增长的空间。对此,冯小刚也希望能够把青年导演的培养计划,做成电影界从上到下的大工程。通过加大扶植新导演,早日让中国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飞跃。
张光北关注艺术培养现状,精英教育不应做成普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内地演员张光北,曾在《芙蓉镇》《三国演义》《亮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塑造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角色。作为专业艺术院校出身,受过严格训练,对艺术有不懈追求的演员,他在联组会议中提出了“艺术培养是精英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的话题。
张光北
张光北表示,最近正值火热艺考期,每天都能看到大量年轻人积极报考艺术学院。而我国目前除了传统的高等学府之外,还有1000多所大学都开设了艺术专业。但部分艺考生对于自己毕业之后的出路,以及他们的实践是否可以磨练出足够的专业技能,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
张光北说,自己这两天经常与其他委员探讨,为什么现在艺术考生如此之多。在最后得到的答案中国,他也解读除了双重含义。其中,一方面是指目前影视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另一方面,部分艺考生可能只看到了演员的附加价值,并没有了解到这个行业的本质。
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说起自己考大学时淘汰率很大,万里挑一,最后一届只招了17个人。在录取之后,学校还有一年的鉴别期,期间仍会有被淘汰的可能。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每个人每天练功练到上床都上不去,脑子里只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所以,张光北在会上建议,艺术培养要保重品质,应该是精英教育,不应该做成普通教育。
吕焕斌由《歌手》谈文化交流 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双向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湖南电视台近几年打造《歌手》节目的经历,以此探讨了文化走出去的多种形式。
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
《歌手》自创办以来,在嘉宾邀请层面,一直力求创新和突破。从只有国内歌手参加,到邀请全世界的歌手参赛,无论是歌手之间的业务交流,还是观众之间的观感沟通,在无形中都实现了跨国文化的交流。
尤其在2017年,《歌手》邀请到了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参赛,这位远道而来的歌手,在节目一展歌喉,微博粉丝一夜之间由0涨到20多万。在后几期的节目中,他还主动学起了中文,演唱了几首中文歌。
去年的《歌手》因为有迪玛希的参与引发了热烈反响,这也让哈萨克斯坦立马拍板引进了该节目。也就是说,每到星期六的晚上,中哈两国的观众都在感受一个节目带来的跨国音乐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2018年,《歌手》继续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请来了英国歌手Jessie J。她参赛的事情不仅在中国是个大新闻,在英美主流音乐界也是备受关注的爆炸性新闻。Jessie J每期的表现都成了全球乐迷们关注的焦点,而她也不负众望,连续三期勇夺冠军。
自Jessie J参赛后,有更多英美流行歌手主动联系湖南卫视,咨询参赛事宜。可以说,《歌手》节目,也展示了跨国文化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即文化走出去,既可以主动迈出去 也可以用润物细无声的双向交流方式,传播我们的文化。
纵观今日明星委员们的议题,无一不渗透着他们对文艺界现状的反思和展望。文艺繁荣,归根到底,还是要考作品来说话。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无论是电影创作还是电视创作,都离不开高峰意识。只有立足现实,走出小我,投身大时代,,才能成为具有时代标杆意义的作品,成为社会普遍认知的经典。
来源:1905电影网